close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假使你並不認識安迪‧沃荷(Andy Warhol)這一號人物,我個人的建議是把「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拿來當成是一部藝術家的放蕩人生或自傳小說閱讀,結果或許能更有趣些。而事實上相信你並不能這麼做,你不可能錯過一次深入了解這位「普普藝術」(pop art)大師內心世界的機會,尤其當過去二三十年裡你已經累積了為數不少的安迪‧沃荷收藏品。也有一種可能,在你讀完「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之後,開始盲目地追逐與收集有關他的藝術創作、書籍甚至影片,好讓你自己也成為一項「普普藝術」。聽起來,這有點像是以複製或拷貝別人為樂子,就像是安迪‧沃荷自六O年代起便開始以瑪麗蓮夢露、貓王、伊莉莎白泰勒等名人的絹印肖像為創作。據知當夢露辭世後,安迪‧沃荷即刻著手創造了她的畫像,至今仍是「普普」或「安迪‧沃荷」最熟悉的作品之一。安迪‧沃荷也曾把整個六O年代的社會現象,如貓王、披頭四化為他筆下的圖騰,創造了「普普」文化最輝煌的年代。
多數人都認為安迪‧沃荷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成為「普普」文化的表徵,多半是因為他搶盡了媒體的風頭,他與好萊塢明星們的軼聞遠遠超越了他本身的藝術創作。所以安迪‧沃荷非常了解媒體需要什麼?換一個角度想,他曾經嫉妒媒體、嫉妒電影裡的明星,於是他自己創造媒體、創造電影,最後整個人沉迷於對明星的崇拜,這些都足以說明安迪‧沃荷矛盾的一生。出生捷克移民家庭,從小患有「神經性疾病舞蹈症」,他一度得靠著卡內基的贊助計畫才能順利完成藝術學習課程。他熱衷戀愛,卻不追求性生活;他喜歡熱鬧,一生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獨處,唯一陪伴他的是電視機。但這一切卻沒有掩沒了他對藝術的熱愛,他把美國的藝術文化帶到了一個擁有自主性價值的高度,發展出至今仍未被世人淡忘的「普普」藝術。一九六八年他曾經被一名女演員開槍射殺,險些喪命,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我殺了安迪‧沃荷」。結果他沒死,後來多活了九年,還幫滾石合唱團設計唱片封面,並開播個人脫口秀節目「安迪‧沃荷的電視」。這使我們想到,披頭四的主唱約翰藍儂當年被射殺若沒有身亡,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披頭四會重組嗎?
安迪‧沃荷一向認為電影可以更宏觀地呈現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形,如此一來,它可以幫助所有不瞭解的人知道該怎麼做,有哪些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往往他所拍過的經典名片,內容多半是一個男人八小時的睡眠狀態或七十分鐘的屁股特寫。他甚至認為那些螢幕上的大明星一但卸下了裝扮其實就跟我們任何人都沒兩樣,所以他利用他的「工廠」來提供給懷有明星夢的年輕人達成夢想,這些都是出自於他對電影以及明星的崇拜,而起始便是陪伴他度過大半人生的電視機。安迪‧沃荷也因為嫉妒心理,他買下了許多他認為別人也會收藏的東西,導致在他過世後仍遺留下將近六百箱的收藏品。而事實上,安迪‧沃荷內心空虛與其孤獨的一生,則是迫使他偏執地走上藝術創作之路的原因。不過他也曾提出反駁,他要自己變成一部櫮,只顧生產。他說他只負責製造藝術,不需要去認識藝術。聽起來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他的言論過於狂妄,事實上他傳奇的一生不也正是一項精彩的藝術創作或價值不斐的商品嗎?
「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其實是三十年前安迪‧沃荷自傳式的著作,在他辭世即將邁入二十個年頭的今日,總算盼到了中文版的面世。書中詳盡地排列出「愛」、「美」、「名氣」、「工作」、「時間」、「死亡」、「經濟」、「氣氛」、「成功」、「藝術」、「頭銜」、「刺刺的感覺」與「內褲功力」等總共十五個章節,安迪‧沃荷不只消費別人,也消費自己。我想終極一生,他僅獻給了藝術;而他的思維經過了商業與媒體的推波助瀾,衍生出更多的消費商品。是商業、是藝術,永遠都有人提出駁斥;但活在那個同樣紙迷金貴的六O年代,少了安迪‧沃荷肯定會很無聊,至少像「非法利益」(The Velvet Underground)這樣的樂團不見得會成名,而那一張香蕉唱片也不見得會是香蕉了。要說不相信安迪‧沃荷是個藝術家,我也會說他絕對是個好人。他的包容把有才華與沒有才能的人全數帶進了「工廠」,而這個工業就像是如今的媒體,好人太多、好消息卻不多見。你問我,喜不喜歡安迪‧沃荷?我會回答,普普。
Andy Warhol
site. http://www.warholstars.org/
(註. 安迪沃荷 著 盧慈穎 譯 三言社出版
抄下了一些安迪‧沃荷的語錄─
愛─
一旦你停止欲求某個東西,你就會得到它。
綺想式性愛遠勝於真實的性愛。永遠不去做是非常刺激的。最撩人的吸引力來自於從未相遇的兩極。
美─
在你的風格不受歡迎的時期,你必須堅守到底,因為假如它夠好,它將會再次復興,那麼你將再次成為受人肯定的美人。
對我而言,有三樣東西永遠顯得美麗。我那雙不會夾腳的舊鞋,我的臥室,以及歸國時的美麗海關。
工作─
我一向喜歡拿剩餘的東西來創作,做剩餘物的作品。
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沒有錢能讓你買到比街角流浪漢所喝到更好喝的可樂。
時間─
既然人們將會活得更長、變得更老,他們只好學習怎麼當更久的孩童。
死亡─
我不相信這件事,因為我不會在場確認它已經發生了。對於這件事我不能發言,因為我還沒準備好。
經濟─
當你還錢給某個人之後,你再也不會遇到他們。但是在此之前,他們無所不在。
氣氛─
留白的空間是未曾浪費的空間。
浪費的空間就是任何有藝術品在內的空間。
自由國度是件美事,因為你真的可以在別人的空間裡坐上一會兒,假裝你也是其中的一員。
成功─
與大廳相較,你的客房看起來永遠像個衣櫃。
藝術─
有些人患有根深柢固、經年累月的藝術綺想,而且他們緊緊抓住不放。
頭銜─
每個人都有問題,但重點在於別把你的問題變成一個問題。
刺刺的感覺─
我的心智像一部只有單鍵的錄音機─消除鍵。
內褲功力─
我認為買內褲是個人所能做的最私密的事,假如你看到一個人買內褲,你可以真正認識他們。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假使你並不認識安迪‧沃荷(Andy Warhol)這一號人物,我個人的建議是把「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拿來當成是一部藝術家的放蕩人生或自傳小說閱讀,結果或許能更有趣些。而事實上相信你並不能這麼做,你不可能錯過一次深入了解這位「普普藝術」(pop art)大師內心世界的機會,尤其當過去二三十年裡你已經累積了為數不少的安迪‧沃荷收藏品。也有一種可能,在你讀完「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之後,開始盲目地追逐與收集有關他的藝術創作、書籍甚至影片,好讓你自己也成為一項「普普藝術」。聽起來,這有點像是以複製或拷貝別人為樂子,就像是安迪‧沃荷自六O年代起便開始以瑪麗蓮夢露、貓王、伊莉莎白泰勒等名人的絹印肖像為創作。據知當夢露辭世後,安迪‧沃荷即刻著手創造了她的畫像,至今仍是「普普」或「安迪‧沃荷」最熟悉的作品之一。安迪‧沃荷也曾把整個六O年代的社會現象,如貓王、披頭四化為他筆下的圖騰,創造了「普普」文化最輝煌的年代。
多數人都認為安迪‧沃荷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成為「普普」文化的表徵,多半是因為他搶盡了媒體的風頭,他與好萊塢明星們的軼聞遠遠超越了他本身的藝術創作。所以安迪‧沃荷非常了解媒體需要什麼?換一個角度想,他曾經嫉妒媒體、嫉妒電影裡的明星,於是他自己創造媒體、創造電影,最後整個人沉迷於對明星的崇拜,這些都足以說明安迪‧沃荷矛盾的一生。出生捷克移民家庭,從小患有「神經性疾病舞蹈症」,他一度得靠著卡內基的贊助計畫才能順利完成藝術學習課程。他熱衷戀愛,卻不追求性生活;他喜歡熱鬧,一生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獨處,唯一陪伴他的是電視機。但這一切卻沒有掩沒了他對藝術的熱愛,他把美國的藝術文化帶到了一個擁有自主性價值的高度,發展出至今仍未被世人淡忘的「普普」藝術。一九六八年他曾經被一名女演員開槍射殺,險些喪命,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我殺了安迪‧沃荷」。結果他沒死,後來多活了九年,還幫滾石合唱團設計唱片封面,並開播個人脫口秀節目「安迪‧沃荷的電視」。這使我們想到,披頭四的主唱約翰藍儂當年被射殺若沒有身亡,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披頭四會重組嗎?
安迪‧沃荷一向認為電影可以更宏觀地呈現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形,如此一來,它可以幫助所有不瞭解的人知道該怎麼做,有哪些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往往他所拍過的經典名片,內容多半是一個男人八小時的睡眠狀態或七十分鐘的屁股特寫。他甚至認為那些螢幕上的大明星一但卸下了裝扮其實就跟我們任何人都沒兩樣,所以他利用他的「工廠」來提供給懷有明星夢的年輕人達成夢想,這些都是出自於他對電影以及明星的崇拜,而起始便是陪伴他度過大半人生的電視機。安迪‧沃荷也因為嫉妒心理,他買下了許多他認為別人也會收藏的東西,導致在他過世後仍遺留下將近六百箱的收藏品。而事實上,安迪‧沃荷內心空虛與其孤獨的一生,則是迫使他偏執地走上藝術創作之路的原因。不過他也曾提出反駁,他要自己變成一部櫮,只顧生產。他說他只負責製造藝術,不需要去認識藝術。聽起來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他的言論過於狂妄,事實上他傳奇的一生不也正是一項精彩的藝術創作或價值不斐的商品嗎?
「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其實是三十年前安迪‧沃荷自傳式的著作,在他辭世即將邁入二十個年頭的今日,總算盼到了中文版的面世。書中詳盡地排列出「愛」、「美」、「名氣」、「工作」、「時間」、「死亡」、「經濟」、「氣氛」、「成功」、「藝術」、「頭銜」、「刺刺的感覺」與「內褲功力」等總共十五個章節,安迪‧沃荷不只消費別人,也消費自己。我想終極一生,他僅獻給了藝術;而他的思維經過了商業與媒體的推波助瀾,衍生出更多的消費商品。是商業、是藝術,永遠都有人提出駁斥;但活在那個同樣紙迷金貴的六O年代,少了安迪‧沃荷肯定會很無聊,至少像「非法利益」(The Velvet Underground)這樣的樂團不見得會成名,而那一張香蕉唱片也不見得會是香蕉了。要說不相信安迪‧沃荷是個藝術家,我也會說他絕對是個好人。他的包容把有才華與沒有才能的人全數帶進了「工廠」,而這個工業就像是如今的媒體,好人太多、好消息卻不多見。你問我,喜不喜歡安迪‧沃荷?我會回答,普普。
Andy Warhol
site. http://www.warholstars.org/
(註. 安迪沃荷 著 盧慈穎 譯 三言社出版
抄下了一些安迪‧沃荷的語錄─
愛─
一旦你停止欲求某個東西,你就會得到它。
綺想式性愛遠勝於真實的性愛。永遠不去做是非常刺激的。最撩人的吸引力來自於從未相遇的兩極。
美─
在你的風格不受歡迎的時期,你必須堅守到底,因為假如它夠好,它將會再次復興,那麼你將再次成為受人肯定的美人。
對我而言,有三樣東西永遠顯得美麗。我那雙不會夾腳的舊鞋,我的臥室,以及歸國時的美麗海關。
工作─
我一向喜歡拿剩餘的東西來創作,做剩餘物的作品。
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沒有錢能讓你買到比街角流浪漢所喝到更好喝的可樂。
時間─
既然人們將會活得更長、變得更老,他們只好學習怎麼當更久的孩童。
死亡─
我不相信這件事,因為我不會在場確認它已經發生了。對於這件事我不能發言,因為我還沒準備好。
經濟─
當你還錢給某個人之後,你再也不會遇到他們。但是在此之前,他們無所不在。
氣氛─
留白的空間是未曾浪費的空間。
浪費的空間就是任何有藝術品在內的空間。
自由國度是件美事,因為你真的可以在別人的空間裡坐上一會兒,假裝你也是其中的一員。
成功─
與大廳相較,你的客房看起來永遠像個衣櫃。
藝術─
有些人患有根深柢固、經年累月的藝術綺想,而且他們緊緊抓住不放。
頭銜─
每個人都有問題,但重點在於別把你的問題變成一個問題。
刺刺的感覺─
我的心智像一部只有單鍵的錄音機─消除鍵。
內褲功力─
我認為買內褲是個人所能做的最私密的事,假如你看到一個人買內褲,你可以真正認識他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